CPSA 2012上華質泰科 (ASPEC) 又一次作為參展商和贊助商派出了市場、銷售和技術應用團隊全程參加會議,交流學習并共同探討藥物研發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劉博士介紹今年公司帶來了以下幾個先進的質譜分析新技術,如 DART 實時直接分析質譜技術、LESA 液滴萃取表面分析暨芯片多通道納噴質譜技術、大氣壓固體分析探針質譜技術,PEAKS 蛋白質組學質譜軟件,以及 ADDA 高速雙臂質譜進樣系統。這些先進的質譜技術在生物分析,藥物分析,藥物代謝和動力學,藥物制劑與生產,生物標記物,藥物傳送系統, 雜質分析等方面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華質泰科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簡稱 “華質泰科” 或 “ASPEC”)致力于引領分析測試領域中的實時科學發展潮流,通過專業的技術、成熟的產品和持續高品質的服務為客戶贏得更多、更好的投資回報。華質泰科是美國 IonSense 公司實時直接分析 (DART®) 質譜、大氣壓固體分析探針 (ASAP) 質譜、美國 Advion 公司芯片納噴機器人質譜離子源 (LESA TriVersa NanoMate®)、加拿大 BSI 公司蛋白質組學質譜軟件 (PEAKS)、美國 Apricot 公司 ADDA 雙臂高速自動進樣系統等技術以及產品在大中華地區的獨家代理商。
產品特色和競爭優勢
DART®-OS 為新型的原位電離質譜新技術,無需樣品預處理,或僅需要簡單的樣品前處理,具有抗基質干擾、無溶劑效應、分析周期短(幾秒鐘)、直接、原位、無損、快速和現場等特點,在藥物快速定性和定量、ADME 分析、化合物篩選和快速鑒定、藥物合成反應監測、濫用藥物和藥物摻假監測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在上一屆 CPSA 上海會議上,諾華生物醫藥研究中心的 John Zhang 博士與華質泰科合作,首次報道了 DART® 技術在藥物制劑研發領域的創新性研究成果,榮獲“青年科學家”三等獎。
華質泰科今年重點推出了在歐美久負盛名的、基于納米芯片技術的全自動多通道納升電噴霧離子源 - TriVersa NanoMate®,以及據此開發出的液滴萃取表面分析(LESA) 技術,利用芯片納噴離子源四位一體的功能,實現藥物和生物樣品的原位、靈敏、直接、和高通量質譜定量和定性分析,幫助快速、靈敏解決藥物發現、代謝物鑒定、代謝組學、脂質組學和蛋白質科學研究、以及抗體藥物分析與質量控制、非共相互作用、藥物組織成像等領域中的生命科學問題。
蛋白質組學質譜軟件 PEAKS 5.3 版本是在已經在世界知名大學、研究院、及藥物工業頂尖實驗室廣泛使用的 PEAKS 5.2 基礎上的改進產品,用于對蛋白質串聯質譜數據的譜庫檢索、定量分析、和 de novo 未知序列解序,支持各種裂解模式(CID, HCD, ECD, ETD, PSD, PQD),提供未知序列解序功能,輕松鑒別蛋白質翻譯后修飾,鑒定已知和未知肽段。
產品擁有眾多知名客戶
提到產品面向的客戶時,劉博士欣喜的告訴我們,這些先進的質譜技術在生物分析,藥物分析,藥物代謝和動力學,藥物制劑與生產,生物標記物,藥物傳送系統, 雜質分析等方面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DART 質譜法已經在中國藥科大學、浙大藥學院、北京大學、中科院長春應化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諾華制藥、輝瑞制藥、中檢院、藥檢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廣泛采用。劉博士還重點介紹了幾個客戶的使用情況。
諾華制藥研發中心發現了 DART 在藥物制劑工藝研究中快速、靈敏分析有機鹽類的獨特應用。該方法解決了傳統電噴霧或 APCI 在離子化過程中不能保留完整藥物有機鹽分子的難題,首次在制藥行業以更快速、更直接和更低成本的方法觀察藥物有機鹽分子的成鹽過程。
另外,中藥、人參及天然產物方面的專家發現了更靈敏和直觀地檢測中藥活性成分的DART質譜法。傳統氣質或液質很難分析此類活性成分。盡管其離子化機理尚待進一步證實,DART 在幫助實現中藥現代化方面必將有一片廣闊的天空。
羅氏制藥早在兩年前即已采用 DART 分析生物體液中的藥物濃度,并和 LC/MS做了背對背方法比較和驗證,考察了靈敏度、線性范圍、檢出限、基質影響、分析速度等各個方面。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和北京市藥品檢驗所等國內頂尖藥檢機構于去年底至今年初嘗試了 DART 在藥品質量控制和篩查中的應用,并發表了研究論文。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采用 DART 進行原位、快速篩查和鑒定中藥保健品中的合成降糖藥物的應用。
劉博士觀點:CPSA 會議的價值
CPSA 2012會議的參展商明顯比2011年增加很多,華質泰科再次贊助參加。劉博士認為 CPSA 這樣規模的會議值得參加。因為,首先,CPSA 宣講嘉賓均來自國際頂尖的藥物研發機構、跨國制藥企業研發部、國家藥物管理局、或 CRO 三方藥物合同研究機構等組織,他們對藥物發現中的成就和痛點有著深刻的理解,對先進技術和工具的使用也有很深邃的體會。其次,獲準參展的企業和解決方案供應商都在制藥行業有著先進的解決方案,其專家型團隊也都是在制藥行業打拼或服務多年的技術和市場領頭人,技專識廣。第三,會議主辦方有著近二十年的行業經驗,在制藥和技術支撐行業有著很深人脈,對技術發展和技術分享有著很高的熱忱。通過北美多年 CPSA 會議的主辦,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經驗,在上海也已經主辦了兩屆。會議的組織形式非常獨特,如同大家經常提及的,CPSA 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學術交流會,也不是為辦展覽而舉辦的展覽會,而是針對工業界與學術界發展到某一階段面臨瓶頸或難題時,及時組織發起的開放式討論會。會上沒有冗長的發言,絕沒有任何的形式主義。因此,參加此會,聆聽國際知名專家的見解,與同行業及跨行業間學者專家直面交流,將為每個與會代表帶來非收獲頗豐的先進的制藥科學、技術與解決方案新體驗。
劉博士指出本屆 CPSA2012 上海會儀的規模超過了以往的兩屆 (2010 和2011),近330人出席。無論是演講嘉賓,參會代表,還是會議贊助及支持組織,都受益于此次盛會的主題設置和兩天的深度學術交流。From Bench to Decision Making - From Basics to Application 這一新穎的主題,針對制藥行業的藥物發現、產品研發及技術應用和技術推廣展開了討論,即制藥工業是如何或應該如何針對實驗室的發明和發現,提出方案,進行決策。同時,技術工具的發展(如科學儀器和設備的現代化)或研發流程的完善又是如何促進實驗室的化學藥物甚至生物藥物的證據和數據發現的。同時開展的“技術融合解決方案” Where Technology and Solutions Meet 技術展覽會更從另一個側面突出設備、技術和解決方案對藥物研發的突出貢獻,深化了兩個行業的共依共存與互相推動的良性關系。